Search the whole station

“抱团取暖”的互利模式——“走基层·境外园区行”(二)

“抱团取暖”的互利模式

——“走基层·境外园区行”跨境新闻报道活动之走进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二) 

(原载《黑龙江经济报》) 

□跨境新闻报道团队    本报记者李长江 郑军 黄伟 吕天霞    特约专家张春萍

最初华宇集团在境外建设的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只是供本企业自用的生产和贸易的一个基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企业来俄罗斯发展,需要有实力的大企业的强力支撑,华宇集团境外建造的园区便开始向制造、物流、贸易多功能、综合性园区发展,所建造园区不再局限于仅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而是吸引从事制造、贸易活动的二级商企进驻入园。

 “ 当年我的一个老乡小刘,带着妻子来到黑龙江,经绥芬河从东宁口岸出境,来到俄罗斯打拼,做服务生意,2008年,在俄罗斯的中国货市场‘一只蚂蚁’市场被查封,涉及近3万华商和国内2000多家企业。也就是那时,小刘带着妻子原路返回了家乡。”

 既是华龙鞋业的老板,也是远东温州商会的常务副会长的虞晓红讲起他身边的故事,感慨万千,“那是近年在俄华商受损最严重的事件。”

  经过那次风波,像小刘一样在俄罗斯单打独斗的很多商人,大都无法在俄罗斯立足,返回了国内。

     2012年9月14日,由黑龙江省新闻办公室、黑龙江省对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和黑龙江经济报共同主办,由中国人保财险黑龙江分公司冠名的跨境大型新闻报道活动组深入波克罗夫卡轻工加工区采访,了解企业入驻园区的利弊得失。

“目前,俄罗斯投资机会极多,中国消费类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销售潜力极大。但是,单一产品孤军深入,追求小而全,传统模式的投资企业很难在俄罗斯生存和发展,也远远满足不了俄罗斯广阔的市场需要,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催生产业集群。”王立志介绍说,联合国内同行业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集聚在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条件优惠的园区内,按照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合理有序的社会化分工合作,实现这种集群式投资和链条式产业结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入驻园区,让我们受益很多。在2008年、2009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俄的很多制鞋企业都亏损倒闭了,只有少数企业存活下来,我们是存活下来的其中一个,而且,我的企业不但没有亏损,反而把仓库积压很久的产品都卖了出去,别人赔了钱,我却赚了钱。”虞晓红对此很是得意。在国外投资的费用开支是巨大的。不但劳务指标受限制,费用也很高,正常办劳务护照的费用在每人500美元左右,每个中国的劳务人员每个月要交纳的个人所得税、联邦预算、社会保险基金、联邦医疗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地区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各种费用折合人民币1500多元左右。有些企业要自己租地、建厂房、库房等,占用了大量资金,其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就无法再生存下去。而入驻园区的企业则免去了这些环节,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益。

  先行一步进入园区的华龙鞋业,在这个园区找到了自己的活力空间,已经从这里得到了实惠。

    “中小企业的财力、人力和经验都有局限,‘单打独斗’闯国外市场的成本较高。”建设园区的“开国元勋”王立志在俄打拼近二十年,他认为,作为“走出去”的企业,看到的是国外的市场很广阔,但问题是如何抓住机遇?还有就是要“抱团”,依托某一平台,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利用园区在俄罗斯的实力,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记者采访时也了解到,入驻园区的这些加工企业,不管生产多少产品都能够销售出去,供不应求。原先利润微薄的国内中小企业,来到俄罗斯一下子如鱼得水,拥有了广阔的市场。不但销售渠道通畅了,销量上去了,更为重要的是,利润也相当丰厚。可以说,原先在国内默默无闻的不少企业,到了俄罗斯之后都闷声发了大财。

    目前,该园区共入驻华龙鞋业、特拉斯鞋业、好利来鞋业、成城鞋业、立邦鞋业等企业。有13条鞋业生产线,年产鞋1500万双,注册“ADMILIS”、“LIBANG”、“GIALAS”等8个鞋类品牌。

这些鞋企把生产搬到了俄罗斯之后,利润支撑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销售大大增加,比原来要增长20%以上;二是产品价位提高,同样产品单价基本比原来提高了5%-10%;第三则是变“中国制造”为“俄罗斯制造”后,直接带来关税的大幅降低,现在半成品出去比原来直接成品出口,在关税上降低了70%。

    “很多中国的中小企业家对俄罗斯是又爱又恨,因为水土不服,不懂当地的‘规矩’,让他们吃了很多苦头,但市场潜力巨大,他们又不愿放弃。”王立志说,“近几年,有很多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小企业,抢着排队要进驻我们的园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寻找合作区的有力支撑,合作区为他们提供场地、设施,企业出技术、材料。

在合作区,这些制鞋企业都是采用了跨境连锁加工生产模式,即在国内生产半成品,以低关税出口,随后在合作区里组装成品并销售。这样,成品不仅可以安全地在俄罗斯销售,还可以发往欧盟各主要市场,不必担心反倾销之类的问题。现在这些来自温州的鞋企都注册了俄罗斯商标,以“俄罗斯制造”身份闯国际市场。这种模式成本低,效益高,这是在俄罗斯办厂最大的优势。

     最初的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只是供本企业自用的生产和贸易的一个基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企业来俄罗斯发展,需要有实力的大企业的强力支撑,华宇集团境外建造的园区便开始向制造、物流、贸易多功能、综合性园区发展,所建造园区不再局限于仅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而是吸引从事制造、贸易活动的二级商企进驻入园。

“当时看好了俄罗斯市场,但我们以自身的实力还无法在俄罗斯立足,需要有了解俄罗斯的大企业来支撑,所以,我们选择了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园区。”虞晓红可以算得上园区里的元老了,他是园区建设后的第一批入驻企业。

     在中国国内制造业遭遇困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借助大企业打造的境外工业园“走出去”,成为中国中小企业探索国际化战略的一种新模式。

“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单打独斗’常常会面临巨大风险,而由经济实力雄厚和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的大企业‘开路’,就可大大规避风险,小企业才能得到了更好更快发展。”

     多年丰富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练就了东宁县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原华宇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勇的洞察力。

十多年来,华宇公司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在俄开展经贸合作的经验,对俄罗斯的市场、消费心理、法律、办事程序、文化等都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特别是华宇公司与当地有关部门有多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园区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历了在俄罗斯打拼的这十年,虞晓红总结一些经验,他认为,中国中小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要“抱团”。而真正的“抱团”需要企业间的同心同力。所谓抱团,也并不是中小企业简单地合并起来成为一个大企业,而是要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经济规律来办事。

虞晓红还有另一个身份,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远赴俄罗斯发展的温商越来越多。但由于缺少平台,企业大多单打独斗,彼此间交流十分有限。去年12月,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成立了,为飘零异国他乡的温州商人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港湾。

  “抱团首先需要有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加以引导,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相关要素,例如协助建立相应的经济园区,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通过发挥其核心能力强、带动辐射作用大的效应,实现产品整合,形成专业化生产等等。此外,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其次,抱团企业间要拥有共同的愿景、目标和一个可行的阶段性行动方案,同时应选出强有力的可以服众的领头企业带领更多的中小企业去实现愿景目标。”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跟随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一起,“抱团”走出了国门,寻求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这个让中国企业家又爱又留有遗憾的地方,承载着太多中国人的梦想,多少人为之奋斗后无奈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又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重整旗鼓再铸辉煌。那么,是什么成为制约了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因素,境外园区又是怎样协助在俄罗斯遭受挫折的企业东山再起的呢?请看下期系列报道第三篇——《“中国制造”变身“俄罗斯制造”》。

The prev: The next: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Expand more!
1
 связаться с нами